景德镇瓷器四大特点之“明如镜” ,是指瓷器外观釉面平滑光润,像镜子似的光亮照见人影。实际上它又不像玻璃那样透明;也不像镜子那样由于底面镀了一层水银,反映出景物面貌。它有着自身特点,即釉面平整光滑,为半透明的略带玉青的淡雅玻璃体,可以隐约地反映出形象,具有白玉的质感,受到人们喜爱。而且由于釉面洁白,可以在其表面进行彩饰,特别是作画,经低温烤烧后,能保持颜色鲜艳稳定,产生长久的艺术效果,这是玻璃镜面无法达到的。景德镇瓷器具有这种特色,千百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,巧夺天工。这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. 合理的坯釉化学成份
化学成份决定着坯釉的烧后结果,景德镇瓷噐是由瓷石、高岭土、釉果、长石、石英和一些熔剂原料,经过一定比例组合而成,其化学成份有严格的要求,根据计算,釉料中的氧化硅(SiO2)一般为68一72%,,氧化铝(Al2O3)为13一17%,氧化铁(Fe2O3)为0.2一0.4%,氧化钙(CaO)为2一5%,氧化镁(MgO)为3一6%,氧化钾K2O为3一7%,氧化钠(Na2O)为2一3%;氧化钛、氧化锰为微量;其中氧化钾与氧化钠之比值大而有益。而且有的原料通过加工处理,提高了其作用;另外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其它化合物,以使其效果更佳。
对坯料化学成份也有相应的要求,应考虑其烧结瓷化、坯釉结合、內在白度、透明度等。坯料化学成份一般为:氧化硅65一71%,氧化铝22一27%,氧化铁0.5一0.8%,氧化钙镁、氧化钾钠,需根据品种和要求而定。这样坯釉料的配方,原则上可以取得好的效果。但“明如镜”主要取决于釉料的化学成份和熔融程度等方面。釉料中用到了一种特殊人为制作的原料一一“釉灰” ,这是由石灰石(主成份碳酸钙),烧成生石灰后,加适量的水生成熟石灰,再以凤尾草或山槎柴在低温中(约600 0C)煨烧而成,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化合,重新又转变成碳酸钙,经过这样处理后碳酸钙,可说是纳米级的轻质碳酸钙了;而且从燃料的灰烬中获得了少量碳酸钾、磷酸盐和细微状的二氧化硅,较比直接用灰石(碳酸钙)好得多,使釉面熔融非常莹润明亮,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
二.严格的工艺指标要求
工艺技术指标是非常重要的。釉料在混合粉细过程中,必须球磨至其细度通过万孔筛(即250目筛),残渣一般不应超过0.03一0.05%,颗粒粗了在烧成过程中不易熔融,达不到釉面光洁的效果;过细了则耗费电力,且易带来其它毛病。
坯料颗粒可略为粗些,但也必须通过万孔筛,残渣不应超过0.5%。景德镇制瓷先师们,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,得出了宝贵经验:坯料经过淘洗,晾干成泥,存放出泥库内长时间睏泥,取出后经过脚踩手揉,看似土法实则大大改善了成型性能,并使生坯更好地与釉料结合,以利于烧成良好制品。以后用上真空练泥机,目的是为了达到这一效果。
三.恰当的成品烧成制度
烧成是关键。过去是柴窑烧成,这种窑温度在1250一12800C,烧成时间较长,以高温还原火焰烧成。景德镇柴窑历史上不论是官窑(御窑)和民窑,都烧出了很多惊世绝伦的产品。以后逐渐改为煤窑、油窑、直至当前的燃气梭式窑,温度1280一1330 0C,均用高温还原,烧成了大量明如镜的产品,而且釉色上还有所提高,为国内外欢迎。
然而,判断明如镜 ,不仅在外观,而且还在其内在质量上:其一,是釉面硬度。如若釉面不硬,即不耐磨擦,容易出现划痕,长期使用积垢变黑,影响美观,且不耐用。因此,国家对高级日用细瓷的釉面硬度作了规定,不得低于600Kg/mm2,景德镇瓷器属于硬质瓷,能达到或优于这一指标。其二,是热稳定性。国家规定高级日用细瓷为220一20 0C的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。其检验是将瓷器在烘箱中加热到220 0C,取出后立即投入到20 0C水中,不能出现裂纹,这是为了经久耐用着想,景德镇瓷器每批都要通过这样检测出厂。
在景德镇有这样的故事:一个做儿媳的看到婆婆使用大碗放在锅内燉鸡,待到自己做了婆婆,这只碗传到自己还在使用,釉面没有出现一丝裂纹。所以明如镜内外质量都达到要求,才能受人们的青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