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传统瓷之所以享誉海内外,其主要原因是瓷质好,赞之“白如玉、明如镜、薄如纸、声如磬” ,这不仅表现在坯体瓷化程度高(敲击发出铿锵悦耳声)、热导率小(盛热水时手握部位少烫)等,而且釉面像玉一样洁白,且非常明亮,特列别是用了“釉灰”作原料的釉,更显出莹润光亮这一得天独厚的特色来,加之透明度强,对青花画面的发色更具有良好的效果。
所谓“釉灰” ,是人工制作的一种特殊陶瓷原料,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(CaCO3)。而制瓷用的石灰石、方解石(俗称寒水石)、云母石等,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碳酸钙。但为什么在配釉中石灰石、方解石、云母石就不如用釉灰呢?这是有道理的。因为釉灰这种原料,在人工制作过程中,是将石灰石经过高温(约900 0C)煆烧,变成生石灰,然后以适量的水使其变为熟石灰,再在以凤尾草或山槎柴为燃料,交替一层覆盖一层,在低温中(约600 0C)煨烧而成,其主要成分又转变成碳酸钙。这里人们不禁要问:既然石灰石和釉灰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碳酸钙,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将石灰石制成釉灰呢?此中是有其奥妙的。因为景德镇制瓷的先师们,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这样一种经验:即用釉灰比用石灰石作原料烧出来的瓷器釉面“漂” ,即莹润光亮,北常悦目。按现代科学分析,是它们的密度(即比重)不同之故。石灰石可谓“重”质碳酸钙,其密度为2.6一2.8克∕立方厘米,而釉灰可谓“轻”质碳酸钙,由熟石灰和燃料在煨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,而得到颗粒非常细小,可谓纳米级原料。无论天然石灰石粉得多么细,也不及通过化学反应得来的细小,此种蓬松状态的“轻”质碳酸钙,可以更好地分布在釉料中,混合得非常均匀,故烧出来的瓷器釉面也就非常莹润光亮了。同时,在制作釉灰的过程中,因用了凤尾草或山槎柴作燃料,可以从中获得碳酸钾、磷酸盐和细微状态的二氧化硅成分,有益于在釉中形成玻璃体,更有利于烧出良好的釉面来。
釉灰还可以分为头灰和二灰。头灰为经过淘洗过筛而使用,配制的釉多用于手工圆器产品(碗、盅、盘、碟之类);二灰为釉灰淘洗后的之渣,再经粉细陈腐后使用,又名“水灰” ,多用于手工琢器产品(壶、瓶和异型之类)。
为什么会有头灰和二灰之分呢?
因为头灰制的釉,如若处理不当,则釉浆调稠度大,会有凝聚现象,俗称“患撮” ,影响施釉,故购来之釉灰在使用之前必须过筛处理。二灰即是用釉灰淘下之渣,再经过粉细,陈腐,甚至尿沤,这样处理过的二灰,就比头灰性质良好,不会出现釉浆胶凝现象,有利于细瓷的吹釉和浇釉。这里提到的尿沤,历史上确是加尿陈腐,性能良好才使用,但说不出道理来。根据现代科学就可以解释了,因为这是尿中的尿素[CO(NH)2)]2,在尿醚旳的作用下,水解生成碳酸铵,通过与粘土中钙离子反应,迏到了解凝作用,先人的智慧是在生产实践中得来的。
国外陶瓷工作者对景德镇的釉灰非常感兴趣,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的国际夏季进修学院中,来学习的外国学者都积极要求参观学习釉灰的制作过程。我曾一次去我市浮梁寿安乡邱村现场授课,他(她)们的学习劲头特高,听得非常认真,问得非常仔细,想不到在解答问题后,得到一片掌声,可见釉灰是何等畗有吸引力啊!